查看原文
其他

俄罗斯的心头之患不在外面,而是在……

王独步 王独步 2022-09-21

俄乌战争已持续三个月时间,还没有结束的迹象。战争时间拖长,俄罗斯最令人担心的,是内部会出现变故,这与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有关。历史上,俄国人也有在战争期间搞兵变或革命的“优良传统”。

很多人批评俄罗斯总是幻想融入西方,与西方的各种斗争不坚决不果断,总是被西方牵着鼻子走,在战略上陷入被动。比如这次,西方都公然冻结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和海外资产了,俄罗斯还在考虑使用美元偿还外债避免违约问题。其实,想融入西方,不愿意与西方切割,是俄罗斯自上到下,从精英到百姓的共同选择。

俄罗斯上下皆向往欧美


全球的媒体和自媒体在谈到俄罗斯相关的话题时,都一致认为俄罗斯存在寡头垄断经济命脉,国民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制造业持续萎缩,失业率高,人才和资金外流严重,贫富差距大,年轻人对体制不满等尖锐问题。俄罗斯越来越像资源国,比如美国就贬称俄罗斯为“有核武器的沙特”、“大号加油站”等。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定位是加拿大,也是能源供应。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很有限的,况且俄罗斯连开采设备都需要进口,俄罗斯人主要负责操作。作为已经进行过工业化的地区,农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非常有限。俄罗斯拥有1.5亿人口,知识水平普遍很高,国内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又极为有限,这些高知识人才在国内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大量涌入欧美工作。这是俄罗斯的最大痛点之一,人才大量外流。

制裁加速俄罗斯人才流失

同样,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行业,与普遍“民营资本”无关。俄罗斯国内又没有多少制造业和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的服务业可供投资,这些资本在国内也没有用武之地,于是也大量涌入欧美投资。这是俄罗斯的最大痛点之二,资本大量外流。

人才大量外流,资本也大量外流,制造业缺人缺钱,科技研发、产业升级等都是无源之水,于是俄罗斯的制造业日益式微,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的服务业也会遭受池鱼之殃;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更少,更加速人才和资本外流,形成恶性循环。民用制造业垮了,军事工业也不能幸免,因为军工需要民用来分摊研发成本(见 随便侃侃83:历史的复刻—中国、美国和英国 )。最终,俄罗斯变成大号巴西。


俄罗斯的人才和资本都跑去了欧美,也就沦为西方的“人质”。西方通过冻结俄罗斯人和机构的资产,来操控俄罗斯寡头和百姓向莫斯科施压,要求早日结束战争,结束制裁与反制裁。俄罗斯的寡头和百姓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离开欧美,又去哪里安身立业呢?回到俄罗斯,俄罗斯没有工作机会和投资机会。东去中国,中国太远,人口又太多。俄罗斯的寡头更是不敢来中国,因为它们就是当年掏空苏联的蛀虫,对红色充满恐惧。

还留在俄罗斯的人才和资本,也有很大一部分沦为西方的人质。现在是全球产业链的时代,俄罗斯的制造业也是全球产业分工的一部分。欧美仍然是全球最大市场和最重要的产业分工组成部分之一,西方千奇百怪的制裁对俄罗斯的能源粮食出口影响不大,但对俄罗斯制造业和相关的服务业的影响是空前的。比如,因为外资撤离,仅仅莫斯科就有超过20万人失业,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俄罗斯很大一部分人才和资本沦为西方的人质,被西方用来干预俄罗斯内外政策。

莫斯科20万人失业


归根结底,这些都是俄罗斯去工业化衍生的恶果。当然,俄罗斯的去工业化是苏联解体产生的被动结果,但也与俄罗斯的决策存在很大关系。因为去工业化,作为提供就业吸纳投资主体的制造业和相关的服务业,就提供不了多少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导致俄罗斯人才和资本大量外流欧美,沦为西方人质;也是因为去工业化,制造业规模偏小,对西方主导下的全球产业链的依赖程度就高,也沦为西方人质。

我们经常说的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剪刀差,可不只是高价工业品和廉价农产品的交换那么简单哦。这种对资金和人才的隐形掠夺,收益其实更大,而且难以发觉,就更不用提解决了。有形的不公正容易解决,无形的不公正无法解决。所以,美国玩的这套帝国主义3.0版本,直接管理的地盘远没有日不落英国大,可是其收益和舒适程度就远高于英国了。相较而言,俄罗斯还在玩1.0版本,别说挣钱,还在持续倒贴钱中。


俄罗斯的制造业问题与苏联解体密不可分,苏联工业崩溃的原因以前分析过(见 苏联解体三十周年有感 )。苏联都搞不定的事情,人口只有苏联一半,又全盘继承苏联最寒冷地带的俄罗斯,就更不用说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没有办法解决,解决方法就是2013年的一带一路倡议,陆权再度崛起。

俄罗斯是中欧班列北线,也是中欧班列主线的必经之地。俄罗斯自己气候严寒,搞制造业的成本高;但俄罗斯可以选择将中欧班列折向乌克兰,然后经乌克兰连接欧洲。乌克兰坐拥第聂伯河大平原,气候温暖,水热充足,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足够承载大规模制造业。也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搞“前店后厂”模式,效仿当年的香港和深圳。况且乌克兰还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俄罗斯,两家纵然不能重组苏联,也可以媲美欧盟。

乌克兰的全球地缘位置

然而,这个宏伟的战略,伴随着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俄乌两国反目成仇,告吹了(见 俄乌冲突的前世:克里米亚危机 )。到了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俄乌两国更因领土主权等问题变成不死不休的世仇,加上西方的大规模经济和金融制裁,重拾这个战略更是遥遥无期了。


很多人说俄罗斯已经控制乌克兰最精华的地带,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乌克兰必须保持完整,才能发挥出价值来,单独任意一块都是累赘。克里米亚是黑海出海口,顿巴斯是工业基地,相当于中国的上海和长三角。可是,2014年俄罗斯实际控制这两个地方后,克里米亚每年需要补贴几十亿美元,顿巴斯更是沦为战场,都变成财政无底洞。上海治理成北海,长三角治理成金三角,不得不佩服。东乌克兰对接亚洲,西乌克兰对接欧洲,只有东西乌克兰合体才能完整的对接亚欧,分开后都是断头路。

顿巴斯、克里米亚的经济地缘位置

没有乌克兰的加持,俄罗斯最多收点中欧班列的过境费,乌克兰也只能卖粮食(见 战火纷飞,乌克兰是自废武功吗? ),是双输局面。只有俄罗斯与完整的乌克兰合作,才能双赢。俄罗斯要搞陆权,俄乌搞前店后厂模式。俄罗斯要搞北极航道(见 俄白一体化与北极航线 ),需要大量人手,乌克兰就有近五千万人。也只有俄乌先合体,俄罗斯才有能力将中亚、东欧等地吸收回来,重组苏联。简而言之,俄罗斯要再度崛起,就必须先与完整的乌克兰合作,这步走不通则一切免谈。没有完整的乌克兰的俄罗斯,不要说崛起,就是想要生存都困难(见 乌克兰危机——俄罗斯的锥心之痛 )。

俄乌还能“破镜重圆”吗?只能说,暂时没有可能。一是克里米亚、顿巴斯等地区的领土主权争端,俄罗斯吃掉的土地绝对不会吐出来,已经形成独立民族意识的乌克兰也不会放弃收复失地,这个问题一日不解决,俄乌就一日敌对。二是乌克兰已经被战火摧毁,重建至少需要几千亿美元,而暂时可行的方案是英美提出的战争方案(见 俄乌和平谈判停滞,乌克兰的无奈,英美的图谋 ),这个方案需要先打垮俄罗斯。


纵观俄国历史就能发现,俄罗斯人非常喜欢在战争期间玩兵变或革命。俄国太穷,一是因为气候寒冷导致资源开采运输成本都高,二是远在内陆沾不上海权时代的光。战争却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非常花钱。对俄罗斯而言,每一场战争都是风险投资,需要尽可能盘剥百姓和压榨士兵;支撑百姓和士兵“奉献”(投资)的,是战争胜利后的战利品(收益)。战争失败意味着所有投资打水漂,战争迟迟不能结束将耗尽百姓和士兵的忍耐力,然后爆发兵变或革命。到了现代,战争失败意味着被西方没收的财富打水漂,战争迟迟不能结束意味着要承受长期失业,士兵的薪水仍旧微薄(战场上的俄军士兵薪水高达1.6万人民币),最后还是兵变或革命。

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发生在1917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俄进行总动员,举国梭哈;但是一战却迟迟不能结束,百姓和士兵不愿意往无底洞里继续投钱投命,要求退出战争,割肉止损,遭到沙皇拒绝,最终爆发十月革命,沙皇为首的沙俄贵族被彻底清算,一网打尽。这也是泽连斯基声称要让俄罗斯回到1917年贫困的根本用意,泽连斯基代表西方警告俄罗斯决策层,不要妄想总动员打大战,举国梭哈失败的下场就是寡头被彻底清算。现在的俄罗斯被蛀虫把持,最害怕的就是革命。所谓,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与其变红色,不如去做莫斯科公国,彼得堡侯国的寡头,敌在莫斯科。


战争久拖不决,俄罗斯寡头与百姓的耐心逐渐耗尽。外流资本到欧美的寡头既担心财富被冻结,也担心失去与欧美的合作机会,外流到欧美的俄罗斯打工人也有类似的顾虑。留在俄罗斯国内的部分人才与资本,也因为战争导致的经济金融制裁,外资企业撤离,工作岗位与投资机会迟迟不能回来而耗尽耐心。上述力量都会倒逼莫斯科向西方妥协(投降),结束战争,停止制裁。

从内部摧毁俄罗斯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国内也在经历大震荡,众多高层被免职或离职。最著名的当属3月23日总统特别代表丘拜斯被免职,丘拜斯是俄罗斯改革的设计师,号称”“私有化之父”,更是普京的帝师。普京被叶利钦选中为接班人,幕后的最大推手就是这位丘拜斯!帝师离职出走,算是惊天暴雷了。

“帝师”丘拜斯离职出走

据说,丘拜斯出走前留下两句话,反对特别军事行动(即俄乌战争),更反对修建通往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这也可见,俄罗斯国内反对与西方切割,反对与中国合作的,大有人在,且能量非常大。这一点是中国必须提防的,莫斯科很有可能在某一时刻发生内乱并倒向西方,俄罗斯终归是一个欧洲国家,中国最终还是只能靠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